10月30日上午,在南朗街道一處稻田邊,中山鳥類攝影愛好者汪峰等人發現收割過后的稻田中央有3只像鵝一樣的鳥兒在覓食?!昂孟袷谴笱?!”汪峰有些興奮,隨即用長焦鏡頭拍攝下來,發給觀鳥愛好者亦風、海容等進行辨認?!笆前最~雁!眼眶沒有金色,排除小白額雁。這是中山首次影像記錄白額雁!”當消息傳來,現場的幾位鳥類攝影愛好者一片歡呼。
中山境內首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額雁。曾毅峰 攝
白額雁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體長64—80厘米,體重2—3.5千克。上體大多灰褐色,從上嘴基部至額有一寬闊白斑,下體白色,雜有黑色塊斑,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。白額雁在中國為冬候鳥,喜群居,遷徙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,有一字形、人字形等。
白額雁繁殖于西伯利亞北極海岸到白令海峽、北美洲極北部、歐洲西部及格陵蘭島西部等苔原地帶,越冬在中國、北美洲、墨西哥、地中海、中亞、印度、緬甸、日本、朝鮮等地。觀鳥愛好者們查過中國觀鳥記錄中心上傳的記錄數據,發現白額雁在廣東記錄寥寥可數,包括這一次的記錄也只有3筆。較早前的記錄是2017年1月23日在南沙濕地,記錄到一只。此外,中山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,中山野生動物名錄鳥類中雁形目只有鴨科四種鳥類,雁科為零,此次發現的白額雁也將為雁科增加記錄。
白額雁。曾毅峰 攝
為什么大雁會飛到中山來?很多人小時候都見過“大雁南飛”的景象,但對生活在廣東的人們來說,見到雁南飛并不容易。觀鳥愛好者亦風表示,國內大部分種類的大雁,如鴻雁、豆雁、灰雁、白額雁基本都在洞庭湖、鄱陽湖一帶濕地過冬,少有大雁再往南飛。
白額雁。曾毅峰 攝
王安石有詩云:“萬里衡陽雁,尋常到此回?!比藗冋J為大雁一般飛到衡陽就不再南遷了,在今天的衡陽還有一座山名回雁峰。南宋地理學家王象之《輿地紀勝》描述“回雁峰在州城南,或曰雁不過衡陽,或曰峰勢如雁之回?!币囡L認為,近日在深圳、珠海、香港等地也記錄到了豆雁、白額雁、灰雁等雁類,屬于歷史上記錄雁類較多的時期,或許跟今年鄱陽湖、洞庭湖的干旱有關,原有的過冬濕地食物減少,可能會促使部分大雁繼續南遷覓食。而中山近年來嚴守耕地紅線,實施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,境內的南朗街道濱海一帶有大片開闊的生態稻田,為南遷的候鳥提供了覓食之所?!跋M覀儛圩o好美麗中山的生態環境,讓中山的候鳥越來越多!”
編輯 汪佳 二審 曾淑花 三審 陳浩勤